2022年5月23日 星期一

ADE - 抗體依賴增強作用 (維基百科)

 抗體依賴增強作用(英語: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縮寫:ADE)又稱抗體依賴增強感染效應抗體依賴性增強,是指一些次優的抗體(一般為可結合病毒的非中和抗體)與病毒結合後,不僅不能防止病毒侵入人體細胞,反而會增強病毒感染免疫細胞、促進病毒在體內的複製,惡化疾病的嚴重度或誘發更嚴重的額外徵候。

 

抗體依賴性增強的機制有兩種:

一為次優抗體與病毒結合後,其Fc段再與免疫細胞表面表現的Fc受體結合,接著使病毒進入免疫細胞,但病毒因抗體對抗原的結合力不佳而未被中和分解,反而在免疫細胞中複製增殖;此機制已在人類的登革熱感染與貓的貓冠狀病毒感染中觀察到。例如:感染過登革熱的患者若再被另一亞型的登革熱病毒感染,會依之前的免疫記憶產生中和力較低的抗體,而可能發生抗體依賴增強感染的效應,這也是上述兩種疾病疫苗開發困難的原因之一。

另一種機制則為次優抗體和抗原結合後,與補體相互作用,接著促進發炎反應;例如人類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與麻疹病毒感染時即可能在呼吸道組織發生抗體依賴性增強,活化數種細胞激素與補體而造成發炎,嚴重者甚至可能導致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

 

引發之病毒種類

除上述病毒(登革熱病毒、貓冠狀病毒、人類呼吸道合胞病毒、麻疹病毒)外,有體外實驗顯示人類免疫缺乏病毒、伊波拉病毒、流感病毒、黃熱病毒與SARS冠狀病毒感染皆可能發生抗體依賴性增強。

2020年,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開發過程中曾在動物實驗發現抗體依賴性增強的現象,有反疫苗活動家以此機制為拒絕施打疫苗的理由,但目前未知人體施打疫苗後是否會出現此現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